三七烘干房
三七烘干加工工藝步驟:
1、三七的采收:三七的采收一般在立秋以后,起挖前剪去地上部分,需要選擇晴天,逐畦起挖,注意防止損傷主根部分。
2、三七的前期處理:起挖后的三七,除去莖稈后,開始修剪,修剪后的部分分別進行烘干,修剪后的三七蘆頭(即連接地上與地下的部位),稱作剪口(三七交易市場叫做帽子),三七主根就是我們通常指的三七(三七交易市場也叫做滑頭子,如果主根沒有修剪去掉剪口的,稱作帶帽七),三七的支根稱作筋條(三七交易市場也叫大根),三七的須根稱作絨根(三七交易市場也叫毛根)。
3、三七的傳統干燥方式:自然晾曬與土法烘培。
自然晾曬:這種方式經濟性好,投資較少,以前大部分種植戶采用這種方法,技術性要求不高,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力,缺點是受場地限制,受天氣限制,晾曬的三七一致性差,衛生狀況不可控。
土法烘培:占地面積不大,一般只需要建設一個20平米的烤房,干燥周期比晾曬要短,大約在4-5天,缺點是工序繁多,溫度與濕度的時間點匹配不好,需要人工進行翻動來提高均勻度,需要有一定經驗的老師傅來燒火,進行火候控制,有火災的風險,物料的含硫會高,需要全程人工值守。
4、三七的烘干機烘干過程:
采用熱泵烘干系統的方式可以不受天氣影響,系統精確控溫控濕,實現無人值守,產品無硫化物,場地干凈衛生,無污染物排放,是一種理想的新能源烘干方式。
一般6P烘干除濕一體主機配置5.5米長3米寬2.2米高保溫聚氨酯烘干房,每次進6臺車,每車裝入200斤待烘干三七,一批次裝入1200斤,烘干程序分三段完成,段設定溫度60度,時間2小時,模式烘干,不排濕,使烘干房內溫度提升,三七受熱均勻,進入第二段,溫度設定55度,時間12小時,模式烘干+排濕,進行連續排濕,進入第三段,溫度設定65度,時間26小時,模式烘干+排濕,烘干房最終相對濕度設定在20%,完成后,干三七的含水率會在13%。
5、三七烘干后的加工處理:干三七烘干以后需要進行篩土、分級、挑選、綁橡皮筋等工序,部分廠家也會進行水洗、烘干、打粉、銷售工序,個別商家也會進行打蠟(食用臘),染紅泥等做法。
田七又名三七、金不換、三七參、血參、山漆、佛手山漆、田漆、田三七。是廣西、云南的特產,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藥用其地下莖。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為我國人民發現和采用,后轉為人工栽培。因為這種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條葉柄,每條葉柄上往往有七張葉子,故稱為"三七"。
長期以來,作為名貴中藥材的三七,由于無固定晾曬場地,采挖后仍然沿習在馬路邊、房前屋后、道路上晾曬加工,不僅不符合中藥材加工生產規范化要求,而且嚴重影響了城市的衛生環境和堵塞交通。加工出來的產品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七質量得不到保證,隨著三七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過去傳統的零星晾曬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生產的需要,三七晾曬、產地加工場地、倉儲物流設施缺乏等矛盾日趨突出,已成為制約三七產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國內外中藥材的干燥,也多仿用農產品(谷物、水果類)干燥法。例如,熱力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輻射干燥等。在農產品在干燥過程中,其含水率受相對濕度和溫度的影響。且因不同的產品所含成分的不同,適宜的干燥條件也不同。
例如:油脂類產品,水分易散發,可采用高溫快速干燥。而蛋白質類產品則相反,宜采用低溫慢干燥。國內外學者對三七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現已確定三七中化學成分,包括皂苷類、黃酮類、多糖、氨基酸等。
皂苷是三七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是衡量三七質量的重要目標。它由皂苷元與糖構成,在該化學結構中,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親脂性,而糖鏈具有不同程度的親水性。由此可見,三七干燥特性復雜,另外在提高三七干燥品質的同時,也要注重節約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干燥效率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