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非化學制品清洗技術
在工廠衛生方面,由于受到法規和消費者的關注,加工商不停尋找更綠色的解決方案。高能耗、水資源及污水處理等環保問題,使很多清潔及衛生系統避而不用化學制品。目前常用的主要是臭氧清潔、干法蒸汽深層清潔、冷熱壓水清潔及蒸汽壓力清潔。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些方法。
臭氧清潔
采用非化學制品的清潔技術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因為有機物會和氯起反應,容易產生二惡英、三鹵甲烷等副產品。氯是用于殺死水中細菌的主要化學元素。雖然很多工廠都采用化學制品進行衛生清潔,但大部分都需要多個復雜步驟,包括漂洗階段,常用的是熱水或蒸汽。
臭氧,由氧組成的氣體,是常用的取代物之一,但經常被人誤解。和氯清潔不同之處是,臭氧清潔過程非常簡單。當它和有機物反應時不會產生有毒副產品,但一般在常溫環境下使用時還是受到嚴格的監視。臭氧是僅次于氟的效力強勁的消毒劑和除臭劑。
臭氧之性質比氧活潑,比重為氧氣的1.7倍,當臭氧產生時,臭氧分子結構中的第三個原子氧會不斷的從此結構中游離或逸出,當逸出時,會于瞬間產生極大的殺菌、解毒、漂白、脫臭等氧化作用。臭氧如果未與其他物質產生氧化反應,即會自行分解為純氧。臭氧能于短時間內將空氣及水中的浮游細菌消滅,并能中和、分解各種有毒物質,去除一切惡臭,并能漂白澄清水中污染雜質。
專家建議,臭氧作為氧化劑比氯的效果強50%,反應速度快3000倍,也沒有氯的毒性危險。
食品加工商早就意識到了臭氧技術的潛力,但真正能用好它的人有多少?
如今,臭氧是一種非常靈活的技術,應用的領域很廣泛,包括消毒水、廢水處理及工廠衛生清潔等。臭氧系統可以被用作所有食品加工領域中。
臭氧通常是在工廠內部產生,所以不需要倉庫,可以*。臭氧使用起來比較安全,但也需要有警告裝置。
臭氧的主要用途是傳送帶和設備的清潔、廢水處理及除臭。目前在空氣系統中也有應用,其它領域也正在期待開拓之中。
在不久的未來,臭氧可能會成為一套完整的方案,甚至可用于有害物控制。我們的目標是用臭氧取代食品加工中化學制品的使用,同時減少水的使用。從清潔角度講,我們的系統對環境和能源有極大的幫助。
蒸汽清潔
蒸汽壓力清潔是目前zui常用、也zui容易被接受的一種非化學制品清潔技術。它結合了古老、簡單的壓力清潔原理除去灰塵、污垢、有機物,熱水/蒸汽還能殺死細菌。
干法蒸汽實際上并不是通過水蒸汽清潔的技術,消毒的作用很好,但并不適合于清潔。Sanitech的系統采用的是高達300°F的高壓水。
該系統采用高溫,以*去除脂肪組織及其它有機物。此外,它還能殺死各種微生物。
通常的壓力式樣、水洗,有一個很致命的副作用,那就是把有害的微生物傳遞到工廠的任何角落。
超高溫蒸汽清潔
1984年,一位意大利男招待在一家德國酒吧內清潔玻璃杯時有了一個重大發現。玻璃杯上很難清洗的唇印通過卡布基諾機器的蒸汽,很容易就除掉了。
超高溫的蒸汽是指由超過沸點的水所產生的蒸汽。超高溫蒸汽具有高溫水的清潔能力,包括溶劑溶解力。系統可殺死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系統的優勢在于能節省化學制品的使用。
該系統可用于測量工具、傳感器、傳動帶、外包裝設備、喂料裝置、電子控制面板、冷藏系統等設備。
臭氧在食品行業的應用
臭氧在水中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殺滅率高、速度快,對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質去除*而又不產生二次污染,因此飲用水殺菌消毒是當前臭氧應用的zui主要部門,自來水行業是臭氧的zui大市場。
隨著水源受有機化學工業產物污染,氯消毒后會產生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氯化有機物,這些物質具有致癌性,而臭氧處理中氧化作用不產生二次污染化合物。
我國瓶裝水采用臭氧殺菌凈化工藝zui為普遍、積極。粗略估算,礦泉水、純水、潔凈水廠一千多家,約60%已采用臭氧殺菌工藝。
臭氧的強殺菌能力及無殘余污染優點使其在食品行業的消毒除味、防霉保鮮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1904年就有利用臭氧保存牛奶、肉制品、奶酪、蛋白等食品的報導,1909年法國德波涅冷凍廠正式使用臭氧對冷卻肉表面殺菌,取得了微生物數量顯著減少的效果。
早在1928年,英國人在天津建立“合記蛋廠”,其打蛋車間就利用臭氧消毒。三十年代末,美國80%的冷藏蛋庫都裝有臭氧發生器,提高了雞蛋的貯藏期。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美國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1997年4月,修改了一直把臭氧作為“食品添加劑”限制使用的規定,允許不必申請即可在食品加工、貯藏中使用臭氧。這是臭氧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www.aeth.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aeth.cn)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