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技術方案 采購指南 話題討論 維修保養 資料下載 企業案例 會員報道
本文通過分析地磅的結構特點,工 作原理,從防雷擊、防雷電感應、防雷電 波侵入等方面提出地磅全面保護措施。
隨著電子稱重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 用戶對稱重計量手段要求的提高,數字式 地磅以其高精度、迅速準確、高穩定性等優點深得廣大用戶信賴,但是地磅安裝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防雷保護措 施,給用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本文通過 對地磅其結構特點,提出防雷保護 對策。
一、地磅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
地磅主要由承載器、稱重顯示 儀表、稱重傳感器、連接件、限位裝置及 接線盒等零部件組成,還可以選配打印大屏幕顯示器、計算機和穩壓電源等外部設 備。被稱重物或載重汽車置于承載器臺面 上,在重力作用下,通過承載器將重力傳 遞至稱重傳感器,使稱重傳感器彈性體產 生變形,貼附于彈性體上的應變計橋路失 去平衡,輸出與重量數值成正比例的電信 號,經線性放大器將信號放大。再經A/D 轉換為數字信號,由儀表的微處理機 (CPU)對重量信號進行處理后直接顯示 重量數據。配置打印機后,即可打印記錄 稱重數據,如果配置計算機可將計量數據 輸入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綜合管理。
二、地磅安裝過程中的防雷保護措施
㈠防雷擊措施
可在距稱臺周圍5米處安裝單只或多 只獨立避雷針,避雷針的接地粧與鎊房稱 體接地應保持不小于5米的距離,地粧離 地表的深度應不小于總長的1/3。以防地 電位的反擊放電。汽車衡鎊房按三類防雷 建筑物設計,利用鎊房基礎作為接地裝 置,在地鎊房頂部安裝避雷帶作為直擊雷 防護措施。避雷針地體所在區域在其放電 時如圖所示。
因接地電流回路形成的地電位分布曲 線從而因跨步電壓引起的放電使地電位分 布區內的設備與設備、管道與管道之間產 生反擊放電。如果在鎊房與稱體距離小于 20米時,應將汽車衡鎊房接地裝置與地磅稱體接地裝置可靠焊接形成共用接 地網,使彼此間無電位差,它們總的接地 電阻應該<1Q
㈡防雷電感應措施
①等電位處理,等電位連接的作用在 于削弱雷電在空間產生的電磁場對電子設 備的影響,并消除雷電暫態電流路徑與金 屬物體之間的擊穿放電,減少電子設備的 損壞。具體做法是將稱重儀表外殼、秤臺、 傳感器、管線及其他設備的保護接地與預 留等電位端子、或地磅的接地系統 相連接,形成一個電氣上連續的整體。地磅傳感器因靈敏度高、耐壓水平 低,相對容易遭受雷擊損壞,為減少雷電 對傳感器的影響,對雷感應電流采取傍路 疏流措施。使用截面積不小于6mm2的多 股銅編織線,將每個傳感器上端的稱臺金 屬部分與傳感器下端的螺栓部分進行跨 接。同時用截面積應大于16mm2,散電阻 應該S5Q,而且應有足夠的柔軟性以不 至于計量時引起力值的多股銅線,將傳感 器下端的螺栓部分與等電位匯流排可靠連 接。為可靠保護傳感器,在其上端與稱臺 接觸面間,安裝一層硬質絕緣墊板以消除 擊穿放電等對傳感器造成損壞,②信號線 路的屏蔽,屏蔽是利用屏蔽體來阻礙和減 少電磁能量傳輸的一種技術。所以傳感器 的電源線、測量線等應采用帶有金屬屏蔽 層的電纜或穿高磁導率的鐵質金屬管,埋 地敷設,并將金屬管或電纜外屏蔽層至少 在兩端作接地。注意當采用以金屬絲編織 層為屏蔽層的電纜時,在布線上應避免出 現較嚴重的彎曲。③傳感器的過電壓保 護,稱重傳感器建議不安裝電涌保護器, 依靠對傳感器的電源線、信號線的可靠屏 蔽措施,以及對傳感器的傍路疏流措施, 來避免雷電過電壓對傳感器的危害。當稱 臺與鎊房周圍有雷電放電時,所形成的 電磁場,會在電源線、測量線等線路上產 生雷電過電壓,從而損壞與之連接的設 備。但采取了對傳感器的電源線、信號線 的可靠屏蔽措施,以及對傳感器的傍路疏 流措施后,可以有效避免這種雷電過電壓 的產生。
㈢供電系統防雷電波侵入措施
架空電力線由終端桿引下后應更換為 屏蔽電纜或穿鍍鋅鐵管,進入地鎊房前應 水平直埋15m以上,屏蔽層或鐵管兩端接 地。地磅電源系統應安裝電涌保護 器,采用三級防雷保護。電涌保護器應有 過電流保護裝置,并宜有劣化顯示功能以 便于檢查、維護。
由于廣大用戶對地磅安裝過程 的防雷意識不高、防雷知識認識不夠。許 多不法廠家在安裝過程中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簡化了有的甚至忽略了防雷擊保護 措施,因此每年還有大量的地磅設 備遭雷擊損壞,損失慘重。因此筆者認為 JJG539-97數字指示秤檢定規程中的 檢定項目,5.1外觀檢查,應增加一項安裝 后是否有防雷擊保護措施的檢查,計量部 門檢定人員在檢定過程中應根據地磅系統特點,以及其安裝位置,結合 當地雷擊規律,檢查廠家在安裝過程中, 是否選擇合理布線、屏蔽、等電位連接和 接地等防雷措施,以大限度地避免或減 小雷電對地磅的危害,否則,檢定 不予通過。
上一篇:離心機的日常維護及使用注意事項
下一篇:單效濃縮器維護保養步驟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aeth.cn)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