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永豐余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通過國家環評,標志著這一全國*技術在揚開始量產。該項目將秸稈中的纖維制成生物制漿,實現“綠色造紙”,同時將秸稈其他廢料加工成燃料棒和菇類生長介質,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惑的秸稈綜合利用問題,還推動了造紙技術百年變革。
1、10余年潛心研發生物制漿利用
歐盟OKCOMPOST可堆肥認證、美國BPI生物可降解認證、ISO14044認證……一排邊擺列的6塊認證說明,永豐余造紙(揚州)有限公司“Npulp”秸稈生物制漿循環利用技術,已在得到綠色無污染、無公害的認證。公司黃睿志廠長表示,目前取得上述6塊認證書的,全國*。
“秸稈造紙”量產 造紙業大變革來臨
“通過12年研發,我們zui終從秸稈分解發酵的酶中選取了一種專業生物酶,分解秸稈只需60分鐘。”中國臺灣永豐余集團董事長何川壽說。由于未投放化學藥劑用作分解,所排放的污水只需簡單處理就能達標。
2、zui大蒸煮管日消秸稈400噸
昨日下午,記者在秸稈綜合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先將秸稈剪裁清洗,然后進行熱處理。“熱處理使得秸稈纖維軟化,讓秸稈纖維內部的結構膨脹,變得松動,然后就進入‘一段纖維提取’階段。”現場負責人介紹。
之后就是生物酶處理階段,這也是永豐余集團秸稈處理中zui核心的一個環節。“通過生物酶處理,可以降低磨漿的能耗,還可以提高紙張的品質,一舉兩得。”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酶處理環節中,永豐余采用了zui大的蒸煮管,該蒸煮管為玻璃結構,直徑2.1米,長達10米。“經過生物酶處理后,還要進行二段纖維提取,進一步磨漿。然后再進一步凈化,達標的就可以出漿了,不達標的還要重新進行二段纖維提取。”
隨著該生產線投入使用,永豐余造紙(揚州)有限公司每天將消耗400噸秸稈,產出200噸紙漿及紙質衍生品,利用率在50%左右。生產的紙品被廣泛使用于瓦楞紙板、紙塑緩沖包裝及其他紙類包裝產品上。
3、有望使農民畝收益翻番
“一半的秸稈用于造紙及相關紙質產品,另外一半產出相關衍生產品。”永豐余研究中心湯俊彥博士介紹,該項目還將衍生出相關副產品,秸稈生物制漿循環經濟鏈已初步形成。
“我們把秸稈裁切后水洗出來的輕渣制成菌包,也就是常說的‘太空包’,然后讓菌絲在‘太空包’里成長,zui后出菇、采取。”相關負責人介紹,用秸稈輕渣培養出來的蘑菇個頭比一般蘑菇大,產量也要高出25%左右。
此外,永豐余還將水洗下來的干備料灰制作成燃料棒。湯俊彥介紹,秸稈燃料棒燃燒所釋放出來的熱量大概是煤炭的1/3,但其價格也僅為煤炭的1/3。“通過秸稈不同部位的利用,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秸稈將化作資源,發揮出經濟效益。”湯俊彥表示,與僅作為收獲糧食相比,每畝田地比原本農收增加至少一倍的經濟效益,而且,農民每畝還可獲得108公斤有機肥料。
4、一線企業紛拋橄欖枝
正式投產后,揚州生產線將成為永豐余集團的*工程。黃睿志廠長介紹,目前揚州這條生產線年生產生物紙漿可達6.6萬噸,產出燃料棒3.06萬噸,產生蘑菇介質2700噸。“如果以揚州廠每年制漿量計算,一年可凈減少森林砍伐20萬立方米。”
這項生物制漿造紙技術也受到關注。昨日,惠普、P&G、美國戴爾公司等大企業現場考察,紛紛拋出橄欖枝。
“永豐余的這項技術給百年造紙業帶來巨大變革。”戴爾公司采購總監oliver Campbell表示,戴爾將于2020年實現全面綠色無廢棄包裝流的目標,“預計每年將使用200噸來自揚州農戶的秸稈,運用在我們15%的包裝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