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下載
食品市場變壞的四大推手
閱讀:945 發布時間:2011-7-7提 供 商 | 上海松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 33.5KB |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 318次 | |
資料類型 | WORD 文檔 | 瀏覽次數 | 945次 |
免費下載 | 點擊下載 |
食品市場變壞的四大推手
我國食品市場變壞有四大推手:其一食品生產經營商道德缺失;其二是投“毒”成本過低,懲罰力度不足;其三是監管體制不完善;其四是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反饋機制不成熟。
近年來,地溝油、毒火鍋、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香精、染色饅頭……種種問題食品五花八門,觸目驚心。食品安全問題屢防不止、頻頻發生。隨著問題范圍的擴大,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一領域的管理話題,而真正開始逐步地影響到了國計民生。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食品市場的這種惡性循環?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背后到底是有什么樣的力量正在推動著市場一步步變“壞”至此呢? 大米
造成種種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從商家角度分析,所謂的市場變“壞”就是一個用劣質產品的低成本優勢來淘汰產品的過程。以染色饅頭事件為例,違規商家從超市下架“召回”過期的饅頭,如若棄之就是對商家就是直接的經濟損失,而如果將其送去進一步加工回鍋,添加上防腐劑,又統統變成新饅頭,原本負的利潤變成了正的。由于食品市場中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沒有能力分辨饅頭有沒有被染色,而違規染色的商家平均成本比較低,價格相對便宜,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會選擇購買相對便宜的違規饅頭。如若長此以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那些拒絕投“毒”的商家將會在競爭中被逐步淘汰,而違規商家卻能夠越做越大。也就產生了經濟學上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推動這種現象產生的市場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缺乏責任,食品生產經營商道德缺失
我國處于轉軌時期,部分從業者社會責任缺乏,缺乏企業信仰的強烈約束,進而在市場管制不力的情況下,zui終導致食品市場安全問題的產生。
一些違規企業自知其商品的危害,例如違規摻“毒”饅頭工人“餓死我都不會吃”自己生產的東西。而知其危害卻依然大批量生產,威脅到消費者的健康。部分違規企業不明確其行為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風,出現事故就以行業群體行為為借口進行責任推脫。可以說,這些違規添加、制假投毒的行為都與企業的道德滑坡密不可分,這些道德的缺失在市場監管不足的情況下被放大,進一步引發了種種食品安全問題。
2.投“毒”成本過低,懲罰力度不足
然而道德缺失只是食品市場變“壞”原因的一方面,究其根本,導致市場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還是懲罰力度的不足。
一般來說,企業監管其產品安全的成本高于其所面臨懲罰風險的時候,企業就可能選擇放松監管而獲得更高的利益。當行業內有某一種投“毒”行為產生,其他商家觀察到這種違規行為利潤大,又不會受到相應其獲利的懲罰,就很容易將其視之為行業內部的縱容,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易傾向于去選擇不顧消費者的健康,而對違規行為進行模仿。當某一行業違規成風,又缺乏明確的懲罰機制,加之懲罰多以打擊重點曝光對象的情況時,行業內商家就易傾向于認為這種違規行為產生的風險分攤到每個商家的頭上也是極小的,進而導致更多違規行為的產生。
法律必須要起到震懾作用,否則就會助長涉案之徒的僥幸之心。
近期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雙匯瘦肉精事件,免職其濟源子公司的四位高管和相應政府官員;上海聯華超市染色饅頭事件,超市管理人員受到停職及經濟處罰,政府相關責任人記過、撤職。以上案件企業中均無人受到刑事處罰。這些處罰于企業都沒有觸及其經營根本,更無法起到震懾同行業者的作用。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盡管傷害到數十萬個兒童健康,奪取六人生命,但仍有許多卷入其中的不良企業逃過了法律的制裁,關于相關案犯的刑罰的打擊面也不寬,案中某涉嫌生產銷售數十噸問題奶粉的主犯也不過判到有期徒刑三年并緩刑三年。從輕的處罰會使違法者產生僥幸心理,以此看來,造成這么大問題的事件的處理也只是如此,而其他違法者的處罰只會更輕。
法律制訂得再多再細,如果不嚴格執行也無助于事。因而,要想從根本上遏制造假行為,就必須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讓造假的成本遠遠大于造假的收益,進而使造假者望而卻步。
3.監管體制不完善,企業逃避監管心理作祟
除了上述懲罰力度不足原因外,對監管者的問責不到位也是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核心原因之一。問責制是一種監督與責任追究相結合的制度,包括問責標準的確立、問責程序及問責方法的構建、問責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內容。
我國食品監管體制的現狀是,食品從種植到進入市場整體鏈條過長,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按整個食品生產流通鏈條實行分段管理,衛生部主管綜合監督控制,*主管農業生產源頭,*、*主管流通與市場、主管加工。這樣政出多門的監管模式面臨較大的問題,諸如協調組織難、溝通難、合作難,易出現遇好事都想管,遇問題都推諉的現象。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發生點奶源站,就是一個各部門管理范圍的模糊地帶,到底是需要*門還是質檢部門管,二者各執一詞,結果就成了缺乏監管的邊緣地帶。多條監管體制導致監管的低效率,使得違規商家有機會鉆體制的空子。此外,監管部門生產與安全責任不分家,以地方*門為例,其本身職責是發展農業產業,但同時又需要對其自身發展中的安全問題進行監管,當二者出現矛盾,則出現不管是錯,管也是錯的情況。
從經驗來講,發達國家的食品監管部門發展趨勢即是大力減少相關監管部門,從多部門管理向單一部門管理發展。從趨勢來看,目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正在發生大的重組與整合,合并食品安全的監管機構是主要趨勢之一,發達國家近年來為確保食品安全,在行政管理上越來越走垂直、兼并、的精兵簡政之道。例如,丹麥與英國都把食品安全監管移到一個政府部門來監管,美國的食品安全也主要是由其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和其*下屬的食品安全與檢驗局兩大部門來管。
因此,要想*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重塑我國目前分散多段的監管方式,使安全與生產監管責任分家,讓食品安全責任從目前的多部門分散管理過渡到一個部門來負責。
4.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反饋機制不成熟
我國消費者對自己的消費保護意識不強烈,整個社會對作假企業都過于寬容,誠信感缺失,消費者反饋意識薄弱。
我國不少消費者抱著“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想法來看待食品的安全問題,只有真正出現嚴重安全事件之后,才給予重視。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巨大的需求導致價格低廉卻無質量安全保障的商品總是有廣大的消費市場。*曝出的中小學校園周邊三無食品事件,這些三無零食的生產商中有許多是地方加工坊,他們正是利用了學生缺乏對食品安全的判斷力,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這點,才選擇了違規生產換取利潤。在我國,單是生產環節就有兩億多小農戶數百萬小作坊、小攤飯館,大型企業尚且難以監管其食品質量,若想對這些成本低廉的小型企業形成有力監管則更為復雜。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們在應對食品安全的危機時,有必要對自己的社會責任予以明確,發揮群眾力量,對不法行為及時舉報。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對消費者反饋給予重視與宣傳,提高透明度,形成成熟機制,強化行政監控。
因此,監管體制的不成熟、懲罰力度的不足使得違規添加成本過低,進而造成企業道德缺失被放大,加之消費者維權反饋機制的薄弱,如此種種,造成了食品市場的惡性循環。*,還是要從加大懲罰力度、改善監管體制做起,對監管機構明確監管責任,以重其責,對違規企業按章嚴罰,明確民事刑事責任。此外,輔助進行加強宣傳等工作,提高消費者的生命責任感和企業的社會使命感,使投“毒”企業人人得以舉報之,人人得以唾之,從輿論壓力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預防。
總而言之,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解決層出不窮的食品市場安全問題,就必須要從重責開始,不僅對犯罪企業問責,同時還要對監管者問責,只有建立這種雙問責體制,才能使我國食品安全市場走入良性循環。
(鄭風田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趙婧為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