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三方治理對環保企業的意義,這位負責人認為,目前,新環保法已正式實施,一些環保投入較少的鋼鐵企業,很難在短期內靠自主研發解決環保技術難題。而第三方專業公司技術實力較強,經驗豐富,在燒結脫硫、脫硝和除塵等整體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起草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近期有望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擬設立500億元國家環保基金,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公司提供低利息、長周期的優先貸款。
“未來環保將走專業化的道路,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的企業,可能拿不到項目,即使能拿到也不一定能做得好。同時,環保治理將走一體化的道路,即投資、運行管理、技術裝備配套和日常服務等。這就要求環保企業要有較強的實力和管理能力、服務能力。"該負責人說,“技術過硬、裝備*穩定,資金有來源、有保障是兩條硬杠杠。資金來源需要投資公司等社會資本的關注,以及政府低息*專項貸款等優惠政策的支持。此外,還有鋼鐵企業的支持、配合,甚至擔保等。"
治污市場化要求政府只當“裁判員"
胥樹凡認為,在促進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方面,政府應該當好“裁判員",而不是“運動員",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環境污染社會定價方面,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購買的第三方服務,只有在市場公平透明環境下進行競爭性定價,才能夠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和方法,充分反映環境治理價格等客觀成本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所以,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長,要讓市場的“手"去調節。
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用現有的技術來解決當前環境污染的常規問題也不存在問題。“但是,現在的環保產業zui急需的是建立一種體制機制,把市場、技術和資本融合在一起,讓民間資本真正能夠進入這個領域,變成現實的市場,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胥樹凡強調說。而這些就是政府“有所為"的事情。
胥樹凡指出,在國家層面上,政府可以建立一個平臺,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如嘗試建立公共環保基金、股份制、股權抵押等可行的模式,制定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以及采取公開、透明的監督手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環保市場等。
在環保部門的層面,胥樹凡認為,首先要完善環保體系,制定合理的環境標準,完善環境*的方式和手段,嚴格*,杜絕違法排污的行為。其次要維護市場秩序,制定好市場規則,保證環境污染治理市場的公平競爭,杜絕暗箱操作行為。再其次要打破經濟所有制藩籬,讓國有和民營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展開公平競爭,并享受同等的政策支持和優惠,以及多元的融資渠道。zui后要建立嚴格、公平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績效考核機制。此外,還要建立糾紛仲裁機制和第三方考核體系,明確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和服務要求,建立各方的問責機制,保障公開信用,充分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環保部門只要做好這些工作就會大大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快速發展,提高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環保產業發展需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要有新思維、新觀念,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奮斗。"胥樹凡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