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不斷提升,大眾對于健康的關注程度也日漸提升,這一點在生活習慣的改變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而飲食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飲食健康,“低鈉”飲食被大眾接受的同時,“減鹽”食品也順勢成為了一種生活風尚。但“減鹽”食品真的健康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低鈉”飲食被推廣起來的原因。鈉是人體身體所需的一種微量元素,身體細胞功能、體液調節、電解質平衡和血壓維持都需要鈉元素的參與。而我們的腎臟器官則會根據體液濃度來嚴格調節體內鈉的水平,確保身體中鈉水平處于一個合適的狀態。
我們日常飲食中鈉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食材中本身含有的鈉元素,尤其是肉類和奶制品,這兩類食物中鈉元素的含量就相對高一些;另一個便是食鹽。但由于現代人口味整體趨向于重口味,加上許多傳統食品(如腌制品)會使用食鹽進行加工,因此在潛移默化中我們鈉元素的攝入量一直處于一個偏高的狀態。這無形之間增加了我們的肝臟負擔,對于我們的心血管健康有不利影響,并且會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
而低鈉飲食的目的便是減輕這種負擔,確保我們身體鈉元素的攝入量處于合適的水平。那么這個水平是多少呢?根據此前世衛組織給出的推薦數據,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入量需控制在2~3克。事實上,考慮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控制鈉元素攝入的點,“減鹽”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并且理論上來說,減鹽確實能讓食品更健康。
但這并不能代表市面上的“減鹽”食品就是健康的。最近的社交平臺上,各式各樣的“減鹽”食品層出不窮,甚至像減鹽醬油、減鹽榨菜等更一度成為了熱銷產品。但是消費者卻也因為這些產品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減鹽的本質是降低鈉的攝入量。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減鹽”食品并不代表“低鈉”。一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對“減鹽”的注釋設立統一的標準,因此許多食品可能減少了鹽的使用,但是鹽的整體用量還是偏高的;另一方面如今精致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使用調味用的食品添加劑,因此即便是鹽分減少了,可能其他食品添加劑提供了鈉。
那么怎么判斷低鈉食品呢?成分表依舊是關鍵。我國產品在出廠前需要經過多道檢測環節來確保成分,而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的規定,只有每100克食品中鈉含量小于等于120毫克,才能食用低鈉食品的標簽。換言之區分減鹽食品是否健康還是在于對于預包裝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標簽的關注度。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無論是“減鹽”還是“低鈉”,都是宏觀層面的,簡單地說既要控制食鹽、雞精、味精、醬油等“看得見的鹽”的攝入量,也要注意薯片、餅干這種原本含鈉量高的食物。同時“低鈉”也不是不吃鈉,說白了只有控制好居中的攝入量,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健康飲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