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產品
- 搜百科
龐國芳,男,漢族,1943年10月10日出生,河北省灤南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雙聘院士,食品科學檢測技術學科專家,國家質檢總局食品檢測研究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科學家,中國檢驗檢疫系統位院士。
2014年9月8日,榮獲第128屆國際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 INTERNATIONAL)年會頒發的2014年度高科學榮譽獎——哈維·威利獎,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學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
1968年畢業于河北大學化學系。
曾任秦皇島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究員,秦皇島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主任;
現為國家質檢總局研究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科學家,國際AOAC(美國國際公職分析化學家聯合會)研究導師、資深專家。
2011.12.17當選為河北省科協第八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公職化學家聯合會(AOAC)資深專家。[3]
2008年4月龐國芳院士受聘為燕山大學兼職教授,并于2008年遴選為燕山大學應用化學學科博士生導師(兼職)。
2014年中國學者榮獲國際分析科學高獎哈維·威利獎,
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河北省省管專家,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龐國芳院士多年如一日,始終工作在檢驗檢疫線,致力于食品科學檢測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他長期從事食品科學與相關化學、物理學等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農藥獸藥殘留分析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其研發的關鍵技術,已制定成2項國際AOAC標準和65項國家標準,這些標準構筑了我國新的農產品食品安全屏障,對破解*壁壘,提升我國農產品檢測技術的國際地位,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擴大出口,具有深遠的影響,并產生了顯著社會經濟效益。作為完成人,龐國芳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次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次榮獲國際AOAC組織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為我國食品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論文論著80多篇(部)500萬字。培養帶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和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長期工作在檢驗檢疫線,致力于食品科學檢測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農藥等化學污染物殘留微量分析技術領域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分辨率的多殘留快速檢測新技術、新方法方面;在研究新型萃取、分離、富集等樣品制備新技術、新方法方面多有創新。在檢測技術標準化工程化方面頗有建樹,主持建立了139項農獸藥殘留等檢測技術國家標準,提升了相關產品的質量,促進了相關行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兩次組織有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瑞士、希臘、斯洛伐克、立陶宛、阿根廷、中國臺灣等12個國家和地區33個實驗室參加的國際協同研究,成功建立了由我國學者主持研究的兩項國際AOAC標準分析方法,開創我國學者組織研究國際AOAC標準的先河,擴大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影響。主持研究構建了我國蜂產品質量評價技術標準體系,提升了400多家蜂產品企業產品質量;解決了出口禽肉檢驗檢疫技術瓶頸,促當地企業健康發展并躋身外資企業500強;研究出世界常用1000多種農獸藥高通量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居國際地位,得到國際同行認可和重視,并在國內外得到應用。
在檢測技術領域勤奮耕耘的近30年里,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4項,國際AOAC科學技術獎5項。主編科技專著6部(約1000萬字),分別由科學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荷蘭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在我國、美國、英國、荷蘭、德國等雜志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30篇,引起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600多位學者關注。
30多年來,龐國芳院士及其團隊一直致力于食品科學分析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特別是農獸藥殘留物質等痕量化學污染物質領域研究,系統研究了各類農產品中1200多種農獸藥殘留化學污染物的分析技術。他長期從事檢驗檢疫標準化工作,已建立兩項AOAC*方法,制定140多項國家標準,出版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他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推動了殘留分析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研究制定了67項國際、國家檢測技術標準。在國內、國際出版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論著4部。發表論文80余篇,23篇被SCI收錄。2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次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4次榮獲國際AOAC組織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培養帶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為食品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考資料編輯區域